去过以色列,看过集中营,对“犹太人”的看法变化了5次
小时候《读者》上那句“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”,我信得一塌糊涂。那会儿还真觉得自己跟犹太兄弟姐妹有种莫名的亲切感,毕竟都被夸聪明嘛。可后来,等真的踏进以色列、巴勒斯坦,还有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,再加上一些阿拉伯国家转了一圈,这种滤镜就碎得稀里哗啦。
先说电影,《辛德勒的名单》。黑白画面里唯一的一抹红,小女孩,压在心头好多年。1200个被救下来的犹太平民,那时候根本不是啥有钱人,有钱的早跑光了。德国投降后,他们给辛德勒送金戒指,是拔自家牙齿做的,上面刻着“救一人命,如救世界”。这段故事确实打动我,小时候学雷锋的时候也讲感恩——但你细品吧,这种感恩在现实里其实挺难复制。
辛德勒最后埋在耶路撒冷锡安山,据说是唯一一个前纳粹党员能葬进去的人。这事儿听起来很神圣,但现实总让你觉得哪里怪怪的。他老婆晚景凄凉,是阿根廷政府发钱养老,她第一次去丈夫坟前还是因为拍电影才成行。有点唏嘘。
再往深处扒拉,你会发现很多募捐组织挂着“拯救同胞”的旗号,其实……你懂吧?帮忙是真帮不上多少,有能力的大佬们基本早溜了,还剩下底层互相扶持。不过这种故事传播出来,就像当年杂志上的光环一样,总归只挑好看的角度讲。
奥斯维辛集中营,人类身上的疤痕。我记得夏天纪念馆想装喷水雾降温,用金属水管藏起来,不破坏原貌。一公布立马遭到反对,说容易让人联想到毒气室——这个敏感点普通游客真不一定懂。但换位思考一下,被喷头吓怕的人,自然不会接受哪怕一点点相关元素出现。这件事让我意识到:人数不多,但舆论杠杆超级大,一句话顶十句用。
参观时,我保持沉默,可遇见一拨年轻犹太学生组团参观,高中生模样,全场最闹腾。他们大声说笑打闹,在别人眼里简直刺眼。如果换作别国游客这么干,会不会被骂翻?主角身份变了,好像规矩也能随便调节似的。有时候你甚至怀疑,他们是不是忘记敬畏历史?
北非某地,一个巴勒斯坦朋友的话戳心:“别只盯着我们二战时受苦,我们现在还在流血。”历史可以同时拥有不同叙述,不同伤口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痛最大。这感觉特别魔幻,一边是哭墙、一边是隔离墙,两边孩子活成两个宇宙。
查建国史、翻中东战争记录,到最后就是一句话:拳头硬才是真的理。“应许之地”什么梗,说到底全靠实力+外部势力搅合出来。“英国搅屎棍”“美国财团”“阿拉伯散沙”……乱局背后都是利益,没有绝对正义,也没有纯粹邪恶,只剩谁狠谁赢罢了。
耶路撒冷,我站在哭墙旁,看见一群以色列中学生聚会玩乐,那欢快劲儿传染性极强。但脑子里又闪现出加沙孩子们灰扑扑的小脸,还有那些残垣断壁里的呜咽,对比扎心到没法形容。同样是少年,同样是在阳光下呼吸空气,却仿佛隔着几个星球那么远……
隔离墙两侧,一边车水马龙物资充足,就是没规则;另一侧啥都缺,只剩愤怒和无助。从联合国报告看,加沙已经“不适合居住”,但这四个字远没有现场照片来得真实。在社交媒体刷到炮弹上画涂鸦的小孩,还有那个女网红对丧子母亲冷嘲热讽——这些画面,比任何文字更具冲击力。不止一次想问,这和曾经奥斯维辛里的铁丝网,有本质区别吗?
角色转换奇快,“受害者”随时切回施害者模式,还试图用过去悲情挡住现在暴行。这招还能用多久?网络时代纸包不住火,更何况还有自家网红主动直播炫耀……历史变成现场直播,“疤痕”就在新闻推送和短视频之间新鲜滴血。以前看书总觉得历史遥远,现在突然发现,它就长在人家的脸上、手机屏幕上,永远在线更新版本……
走进锡安山,看见石堆覆盖着墓碑。《辛德勒名单》再好,也不会重刷第二遍,因为那份沉重已经够用了。不知怎么,从小灌输给我的单线滤镜彻底碎掉: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委屈与傲慢,每段苦难背后,都可能藏着新的暴力循环。而且越了解细节,就越迷茫,到底该同情谁,又该谴责谁?
这一圈下来,对所谓“聪明民族”的理解变五花八门。有智慧是一回事,会反思才是真的厉害;嘴硬手狠未必长久,“只许我炸你、不许你炸我”?扯淡!每次看到新闻伊朗和以色列互轰,又是一轮悲情控诉上线,我忍不住吐槽一句:“咋又开始表演?”武力崇拜、自恋双标、悲剧营销,无限循环……
写这些的时候老担心自己偏激,但仔细想想,大部分认知变化都是走过路过看到听到累积起来,并不是哪天突然开窍。而且人的立场一直飘忽,比如刚进奥斯维辛的时候恨不得全程肃穆,可转身碰见高中生嗨皮又气不过,再回忆起哭墙旁欢乐少年,又陷入矛盾——是不是只有痛苦才能配叫纪念?还是快乐也是一种回应?
如果要选一个瞬间作为结尾,大概就是站在耶路撒冷夕阳下,看两拨孩子各自奔跑,一个追逐足球,一个抱紧步枪。我突然意识到,没有哪个民族能独占善良或受难牌坊,也没人可以永久把自己钉死为无辜象征。当年读杂志学来的那些定语,现在看来全都是滤镜,该摘掉啦!
有没有人在现场体验过类似割裂感?或者有啥关于集体记忆与现实冲突的小故事分享一下呗,说来听听,让我的碎片认知再添几块拼图!
免责声明: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网友评论,不构成历史结论,仅供交流探讨参考
炒股交流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