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年10月,辽沈战役正式打响。
在攻占义县的首次战斗中,人民解放军首次投入使用了缴获的美制榴弹炮,这标志着我军火力装备的一大进步。战斗尚未结束时,当时担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的朱瑞将军,便亲自赶赴前线,细致考察这批新式火炮的实战性能。然而,命运弄人,朱瑞在前线不幸触雷牺牲,年仅43岁。
朱瑞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牺牲职务最高的将领,这一点为许多人所熟知。更有不少人知道,尽管他的正式军衔只是炮兵司令(相当于步兵纵队司令),但在军内外却普遍尊称他为“炮兵元帅”,体现了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。
同一时期,华东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兼炮兵建设主管陈锐霆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,那么朱瑞这位被誉为“炮兵元帅”的将领,是否真的可以被授予大将军衔呢?
展开剩余86%需要指出的是,我军的大将军衔原本就是参照苏联的兵种元帅设置,位列元帅之下,将军之上,只是改换了称谓而已。
如果朱瑞真如毛主席口中所称,是那个被誉为“炮兵元帅”的人物,那么授予他大将军衔是否合理?答案实际上是肯定的。
许多人对朱瑞的了解停留在他是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司令的层面,但实际上,朱瑞远不仅仅是一个纵队司令那么简单。
从红军时期直到八路军时期,朱瑞的资历完全符合大将的标准。甚至连罗荣桓都曾是他的下属,两人还曾为争夺山东军区主导权激烈较量,这足以显示朱瑞在军中的重要地位。
朱瑞于1905年出生在山西河津。
早在大革命时期,他便积极投身革命事业。1925年,他远赴苏联,先后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克拉辛炮兵学校,系统地接受了苏联式军事教育。
这在当时极为罕见,和他同期赴苏的还有王明、张闻天、杨尚昆、王稼祥等未来中共党内的核心人物。
就军事干部而言,朱瑞与刘伯承、左权并列为最早接受苏军正规军事教育的“红色将才”,这为他日后军事指挥和炮兵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1930年,朱瑞回国后,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和中共中央特派员等重要职务。
当时的长江局主管八省事务,是仅次于中央的权力核心。
虽然朱瑞未曾参与井冈山斗争,但作为党内高级领导干部,他的资历深厚、起点极高,远远超过许多后来成为将军的人,从党内资历角度来看,朱瑞绝对合格。
若论军中资历,朱瑞更是大将级别。
1932年,他进入中央苏区,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、红军政治部科长、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。
在红军长征期间,朱瑞坚定支持党中央,在与张国焘分裂的复杂局面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路线,是党性坚定的军事指挥员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朱瑞与罗荣桓长期共事,且在红军时期的地位和职务明显高于罗荣桓。
1934年,罗荣桓仅是红八军团政委,且该部不久撤编;而朱瑞则在红军总部任职,并在一、二方面军之间多次调动,历任多个核心职位。
如果不是因为调离山东,朱瑞甚至有望“顶替”罗荣桓,成为后来十大元帅之一,更别说获得大将军衔了。
全面抗战爆发后,朱瑞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,主管华北军事工作,统帅晋察冀、山东、晋绥等抗战根据地的军事事务。
1939年,他被派往山东,与徐向前共同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,后来出任山东分局书记和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,成为山东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领导人之一。
当时山东有两个主力部队:一是朱瑞和徐向前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,另一是罗荣桓和陈光领导的八路军115师。
延安一度考虑由徐向前和朱瑞统一领导山东军区,并将郭洪涛调回延安,朱瑞兼任分局书记,成为组织上的“一把手”。
这个位置极其重要,若成行,徐向前和朱瑞的组合堪比刘伯承和邓小平,朱瑞也绝非普通大将,而应具备元帅资历。
不过,在敌后复杂严峻的斗争环境中,山东纵队与115师之间协调不畅,朱瑞与陈光多次发生冲突。
一次在115师干部会上,朱瑞直言不讳地讽刺陈光和罗荣桓领导的115师:“115师各项工作除了卫生以外,没一处是好的。”
他将这一情况报告延安和八路军总部,后者于10月13日向115师发出严厉批评,可见中央对朱瑞的支持力度较大,甚至高于陈光和罗荣桓。
罗荣桓对此非常不满,10月14日他致电延安,建议由徐向前和朱瑞兼任115师师长和政委,而自己则暂时去学习。
但罗荣桓和陈光作为双红一主力和中央嫡系,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不可能轻易让他们退位。
随着矛盾加剧,徐向前于1940年被调回延安,1943年朱瑞和陈光也被调回,山东根据地的领导权最终由罗荣桓接管,这也开启了他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从组织角度看,中央并未否定朱瑞,而是基于其性格和专长,重新调整了他的工作重点。
抗战结束前夕,朱瑞被任命为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,协助彭德怀工作,但他婉言谢绝这一重要职务,自请专注于炮兵建设。
这其中无疑带有他个人的一些倔强情绪,但朱瑞能与罗荣桓竞争山东根据地领导权,已足见他在党内外的地位绝非普通纵队司令可比。
回到延安后,朱瑞自荐担任延安炮兵学校校长,并亲自赴苏联考察火炮技术。
1945年以后,他肩负起人民解放军炮兵建设的重任。随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,他率领炮兵部队进驻东北,担任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。
尽管从职位上看,罗荣桓是东北军区核心领导,而朱瑞仅是炮兵司令员,相当于纵队司令的级别。
如果仅从职位论资排辈,朱瑞或许只能授予大将军衔,但对这位曾与罗荣桓争夺高级领导权的将领来说,单看纵队司令的头衔未免太过局限。
朱瑞虽然未曾担任大军区主官,却从零开始创建了解放军炮兵部队,组织学习和使用苏式、美式及日式火炮,为我军的攻坚战斗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。
从党内资历、军事指挥经历到技术贡献三方面,朱瑞都堪称少有的全能型将才。
他英年早逝,但若职业轨迹得以延续,1955年授衔时极有可能被授予大将军衔,甚至有机会取代装甲兵司令许光达,成为唯一的“军种大将”。
毛泽东称其为“炮兵元帅”实属恰当。若抗战时期未中断其对主战场的直接指挥权,他很可能会晋升为元帅。
虽然授予元帅称号尚有争议,但授予大将军衔则实至名归,几无悬念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交流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