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秋天在咖啡馆遇见表弟,他盯着账单时手不自觉地摩挲信用卡的样子,让我想起 19 世纪那个在克利夫兰深夜账本前算负债的年轻人 —— 约翰・D・洛克菲勒。
当大多数人把负债视为洪水猛兽时,这位曾在 23 岁背负 5000 美元巨债(相当于如今 50 万)的石油大亨,却用一些反常识的智慧,在十年后让自己的财富翻了 200 倍。
接下来我会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,把洛克菲勒从负债里爬出来的核心智慧分享给你,如果你也想从负债到翻身,必看。
总的来说,一定要做好3件事!
第一件事:把负债当成反向存钱,越穷越要会 "借钱"
上周在社区调解室看到一位大姐对着催收单抹眼泪,嘴里反复念叨 "这辈子都还不清了"。
这让我想起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信里说过的话:"当你学会用债权人的眼光看待债务,那些数字就会从绞索变成杠杆。"
普通人总觉得负债是失败的标签,而真正的翻身者知道,每一笔合理的负债都是社会给你的信用考试 —— 银行愿意借钱给你,本质上是认可你未来的赚钱能力。
1863 年洛克菲勒初涉炼油业时,启动资金只有 4000 美元,而他接手的第一家炼油厂估值 1.2 万美元。
换作常人可能会等攒够钱再行动,但他果断向父亲借了 2000 美元,又说服银行提供商业贷款。
这种 "借鸡生蛋" 的做法在当时被亲友视为疯狂,直到后来人们才明白:当你的赚钱效率高于负债成本时,负债就是帮你扩大生产的隐形合伙人。
就像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的:"负债是未来收入的提前变现,关键看你有没有把今天的钱变成明天的资产。"
在克利夫兰的第一个冬天,洛克菲勒每天守在炼油厂计算成本。他发现借来的资金让他能提前半年扩建蒸馏设备,当同行还在手工灌装时,他的工厂已经实现流水线作业。
最惊险的一次,他为了锁定原油产地的控制权,在账户仅剩 800 美元时,依然签下了每月 3000 桶的采购合同 —— 这份看似疯狂的负债协议,最终让他在油价暴涨前控制了俄亥俄州 40% 的原油供应。
想想看,你上个月的信用卡账单里,有多少是用来买新款手机的消费贷,又有多少是报职业课程的投资?前同事阿林三年前负债 15 万,其中 8 万用来考 PMP 认证和参加行业峰会,剩下的 7 万是信用卡分期买的代步车。
如今他作为项目经理年薪 35 万,那笔 "投资自己" 的负债早就变成了简历上的闪光点。
记住,能让你未来多赚 10 倍的负债是资产,只能让你今晚多刷半小时短视频的负债才是真正的负担。
所以做好自己的负债管理真的很重要,具体怎么做呢?
平时每借一笔钱就记录预期收益,比如借钱参加行业展会,就预估能带来多少客户资源
还要给负债设置 "逃生通道",洛克菲勒每次借钱都会预留 3 个月的应急资金,这招至今适用,每月把 10% 的收入存进 "债务缓冲池"
第二件事:慢下来构建价值锚点,比拼命搞钱更重要
价值锚点,简单理解就是我们不可替代的优势!
去年夏天在夜市看到一个卖冰粉的小哥,三个月换了四种口味五种包装,最后摊位前还是冷冷清清。
这让我想起洛克菲勒在炼油厂最艰难的时候,同行都在忙着低价抢市场,他却花了两年时间研究如何把煤油的杂质含量降低 0.5%。
当时股东们都觉得他疯了,直到某天纽约的经销商突然发现:用洛克菲勒的煤油点灯,灯罩一周都不用擦 —— 这个看似微小的优势,最终让他的 "标准石油" 成为品质的代名词。
行为经济学家丹・艾瑞里做过一个实验:让两组负债者分别选择 "多份兼职" 和 "深耕一项技能",半年后前者平均负债增加 15%,后者平均收入提升 30%。
洛克菲勒深谙此道,当 19 世纪 60 年代的米国陷入 "淘金热" 时,他始终盯着炼油这个细分领域。
他说:"遍地是黄金的地方,往往连脚下的泥土都没人注意,而我要做的,就是把这块泥土变成最坚硬的基石。"
1870 年标准石油成立时,克利夫兰有 52 家炼油厂。洛克菲勒没有像别人那样打价格战,而是做了三件事:第一,花高价聘请化学家研发脱硫技术,让煤油燃烧更充分;第二,定制统一规格的油桶,方便铁路运输;第三,和铁路公司签订独家运输协议,确保运费比同行低 20%。
这三个 "不赚钱" 的举动,让他在三年后收购了 48 家竞争对手。正如他在自传中写的:"当你在某个环节做到别人无法复制,整个行业都会主动向你靠拢。"
打开手机屏幕使用时间统计,看看过去一周你花在碎片化信息上的时间,和深耕主业的时间比例是多少。
我认识的程序员阿杰,在负债 20 万时没有去跑车,而是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一款针对电商的库存管理插件。
刚开始没人用,直到某天一家中型电商试用后发现能节省 30% 的库存成本,现在他靠这个插件每月被动收入 8 万。
所以说啊,真正能让你翻身的,从来不是同时打三份工,而是在一个领域做到前 10%。
那如何构建价值锚点呢?
先列出所有技能,划掉那些 "会但不精" 的,留下最有可能做到行业前 20% 的
洛克菲勒研究炼油工艺时,每天在实验室待 16 个小时,我们可以每天抽出 2 小时,100 天就是 200 小时,足够掌握一项核心技能
最后要设计 "价值可视化" 场景,比如你是做 PPT 的,就专门研究金融行业路演 PPT,做出一套让投资人心动的模板
第三件事:在绝境中培养反脆弱思维,把危机变成提款机
上个月参加债主见面会,听到最常说的话是 " 如果当初没投资那个项目 "。
19世纪,洛克菲勒的炼油厂也差点断贷,可他却在这时做了个惊人的决定:用最后的资金收购了三家濒临破产的炼油厂。
当别人在恐慌中抛售资产时,他看到的是" 用三折价格扩大产能 " 的机会 —— 这种把危机当转机的思维,正是他后来能垄断米国 90% 炼油业的关键。
塔勒布在《反脆弱》里说:"有些事物在压力下会变得更强,负债者应该成为这样的存在。" 洛克菲勒的第一次创业是卖谷物和干草,22 岁时遭遇蝗灾几乎破产。
但这次失败让他学会了两个重要技能:一是建立 "价格波动预警机制",每天记录谷物价格走势;二是和供应商签订 "浮动价格协议",这些经验在后来的石油战争中帮他避开了多次价格陷阱。
1893 年米国再次爆发危机,银行纷纷收紧放钱,标准石油的竞争对手们不得不低价出售资产。洛克菲勒却早有准备,他平时坚持预留 30% 的现金流,这次用相当于资产估值 40% 的价格收购了 22 家炼油厂和大量油田。
最经典的是他收购一家宾夕法尼亚炼油厂时,对方老板哭着说 "只要能还清债务,半卖半送都行",而洛克菲勒不仅拿到了低于成本价的资产,还吸收了对方的核心技术团队。
想想最近一次遇到的困境:是失业时每天刷招聘软件,还是像我表姐那样,在被裁员后发现很多中小企业需要线上运营,于是用失业金报了短视频运营课,现在自己接单每月赚 2 万?洛克菲勒说过:"当大街上有人开始抛售西装换面包时,你应该去看看他们手里的怀表值多少钱。" 危机中永远藏着普通人看不到的机会,关键是你有没有准备好接招。
怎样让自己具备这种反脆弱思维呢?
每次遇到问题就记录 "这件事可能带来的 3 个机会",主动去寻找好的地方。
洛克菲勒每周都会故意留一笔应急资金在活期账户,体验 "手头没钱" 的感觉,我们可以每月留 1000 元应对突发情况,培养风险承受力,我每个月赚的钱全给老婆,身上基本不留。
还要把大困境拆成小问题,比如负债 50 万,可以拆成 "每月还多少"" 如何增加收入 ""哪些债务可以协商分期",逐个击破
炒股交流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